新闻与事件

新手爸妈必看:关于婴幼儿眼底筛查的5个常见疑问

发布时间:2025-07-29 15:57:26 浏览次数:106

当新手爸妈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时,医生一句“记得给宝宝做眼底筛查”可能会让不少人犯嘀咕:这么小的宝宝,眼睛看着好好的,有必要查吗?筛查会不会伤到孩子?今天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高频疑问,帮你读懂婴幼儿眼底筛查的重要性。

疑问1:宝宝眼睛没异常,也要做眼底筛查吗?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很多婴幼儿眼底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肉眼观察或宝宝的日常表现都难以发现。但这些问题如果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可能导致永久视力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如恶性肿瘤)。

眼底筛查就像给宝宝的眼睛做“CT”,能直接看到视网膜、视神经等眼底结构,及时揪出隐藏的问题。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属于高危人群,医生通常会强烈建议筛查。

疑问2:哪些宝宝必须做眼底筛查?
并非所有宝宝都需要强制筛查,但以下几类属于“重点关注对象”,建议主动安排:
• 早产儿(孕周<37周)或出生体重<2500克的宝宝;
• 有吸氧史的新生儿(高浓度氧气可能影响视网膜发育);
• 家族中有先天性眼病史(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宝宝;
• 出生后有反复呼吸暂停、严重感染、窒息等高危因素的宝宝;
• 医生检查时发现眼部异常体征(如瞳孔发白、眼球震颤)的宝宝。

普通足月儿若没有高危因素,可在常规体检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筛查。

疑问3:筛查在什么时候做最合适?
时间很关键,不同情况筛查时间不同:
• 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开始第一次筛查(以先到者为准),之后根据结果遵医嘱复查;
• 其他高危宝宝:建议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首次筛查;
• 普通足月儿若需筛查,可在出生后42天体检时同步进行。

越早筛查,越能抓住干预的“黄金期”,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期通过激光或药物治疗,能有效避免失明。

疑问4:筛查过程会让宝宝不舒服吗?有风险吗?
很多家长担心筛查会伤害宝宝,其实不必过度焦虑:
• 筛查前,医生会给宝宝滴散瞳眼药水(需要提前几次点药,让瞳孔充分放大),可能会暂时引起宝宝轻微不适或脸红,但副作用很小;
• 检查时,医生会用专业仪器(如眼底照相机)轻柔接触宝宝眼部,整个过程通常几分钟,宝宝可能会短暂哭闹,但不会损伤眼球;

• 目前正规医院的婴幼儿眼底筛查技术已非常成熟,风险极低,家长只需配合医生固定好宝宝的头部即可。

相比疾病漏诊的风险,筛查带来的短暂不适完全值得。

疑问5:筛查结果正常,以后就不用管了?
一次正常不代表“一劳永逸”。
如果宝宝属于高危人群,即使首次筛查正常,也可能需要定期复查(比如早产儿可能需要随访到矫正胎龄1岁);
此外,宝宝成长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表现:比如眼睛不能追物、瞳孔发白、频繁揉眼、眼球震颤等,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儿童视力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定期眼部检查应贯穿整个成长阶段。
婴幼儿眼底筛查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守护宝宝视力的第一道防线。新手爸妈可能会觉得育儿路上要做的检查太多,但对于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宝宝未来的世界更清晰。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 0755-2101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