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事件

教育部开展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2 17:11:00 浏览次数:17


2025年9月是第十一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案,特别是《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日前教育部决定开展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前移近视防控关口,切实保护好儿童正常的远视储备量,推动抓早抓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实现全国和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更快下降。

一、活动主题

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

二、活动时间

2025年9月

三、活动要求

1. 建立科学认知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此时屈光数约为+2.50—+3.00D,称之为远视储备量。远视储备量不足,是指裸眼视力正常,睫状肌麻痹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远视储备量下降,是指近视发生的早期信号,儿童远视储备量不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存在近视隐患。切实保护好儿童正常的远视储备量,防止过快消耗,能有效预防儿童近视发生。

2. 开展针对性宣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幼儿园和小学结合秋季开学(园)重点工作安排,发挥全国和地方各级近视防控宣讲团专家作用,围绕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和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眼护眼习惯,牢固树立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3. 加强视力监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小学落实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在宣传教育月期间开展1次小学生秋季视力监测工作,重点关注小学生暑假返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幼儿园要落实幼儿健康检查制度,每半年检测一次幼儿视力。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完善的眼健康档案,密切跟踪幼儿和小学生视力变化,及时向家长反馈儿童当前远视储备量和视力异常情况。

4. 强化预警干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对视力监测指标异常的儿童实施精准预警、重点干预。对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快过早或视力正常但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等近视高危因素的儿童,幼儿园和小学要及时联系家长提高儿童视力检查频次、加强定期随访。建议家长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医生选择科学的防控措施,预防近视发生。

5. 落实家庭责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发挥家庭在保护儿童远视储备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向家长普及远视储备量知识,监督儿童阅读时遵循“一尺、一拳、一寸”和“20—20—20”法则,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鼓励儿童多到户外沐浴阳光,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保证儿童均衡饮食,严格控制甜食摄入。

6. 综合措施防控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及近视防控“六个一”(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要求。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通过设计发布主题宣传海报、开展宣讲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月活动,多措并举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有效预防近视发生。

编辑丨史自若 何志远 杨皓琳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 0755-2101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