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是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会更高。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倾向,遗传模式可能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多种情况。例如,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概率会比父母无近视的孩子高很多。
环境因素• 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因素。无论是看书、写作业还是使用电子设备,当用眼距离过近、时间过长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像一直拉紧的橡皮筋一样,时间久了弹性就会下降,导致晶状体变凸,从而使得眼睛的屈光能力发生变化,引发近视。阅读书写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视力。比如趴在桌上看书、歪着头写字等姿势,会使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增加眼睛的负担。
•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自然光线对眼睛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过少,眼睛无法充分接受自然光线的刺激。户外的自然光线可以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够有效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而眼轴过长是近视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 光照环境不佳,室内光线过暗或者过亮、光线分布不均匀等情况,会让眼睛在视物时更容易疲劳。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眼睛需要更努力地看清文字,这就增加了近视的风险。
生活习惯因素• 睡眠不足会影响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儿童和青少年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眼睛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缺乏充足的睡眠,眼睛的调节功能等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近视的可能。
• 饮食不均衡,缺乏对眼睛发育有益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锌等,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成分,缺乏它会导致夜盲症,也可能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叶黄素能够过滤有害蓝光,保护视网膜。如果日常饮食中这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眼睛抵御外界损伤的能力就会下降。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注意用眼,四岁以下的宝宝们,不要给他们看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四岁以上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元凶”之一。无论是阅读书籍、完成作业,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要遵循“20 - 20 - 20”法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就应远眺 20 英尺(约 6 米)外的景物,持续 20 秒以上。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的睫状肌疲劳,降低近视风险。家长们可以为孩子设定定时提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增加户外运动。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神器”。每天保证孩子有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沐浴在自然阳光下。户外的自然光线能够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孩子们可以在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不仅能保护眼睛,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定期检查视力。
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是早期发现和干预视力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3 岁以上的孩子就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和治疗。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视力检查的重要性,以免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
眼睛是孩子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携手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