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事件

开学必做,视力检查

发布时间:2025-08-22 15:58:13 浏览次数:80

暑假已经悄悄溜走大半,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也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经过一个假期,孩子的视力还能保持良好状态吗?要是对视力问题掉以轻心,不仅可能让孩子早早戴上眼镜,开学后看不清黑板、读不懂课本,还会直接影响学习状态和成绩哦!

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里提到,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有效减少学生近视发生。家长和孩子更要重视眼健康,防患于未然。开学前带孩子做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尽早发现是否有屈光不正或弱视并及时干预,防止近视发生或延缓近视发展。


一、为什么开学前一定要做视力检查?

1. 及时捕捉视力异常信号:假期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用眼姿势不当)易导致视力骤降,检查能第一时间发现近视、散光等问题,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2. 保障学习效率与质量:清晰的视力是课堂听讲、阅读书写、实验观察的基础,提前矫正视力问题可避免因看不清影响注意力、学习进度和自信心。
3. 检查旧眼镜是否依旧合适: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既然已经配了眼镜,只要孩子自己说看得清,就没必要频繁调整,一直戴下去就行。但实际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镜度数往往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要及时根据视力变化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调整镜架,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清晰的视觉体验,同时尽可能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4. 建立长期防控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形成视力健康档案,追踪生长发育阶段的视力变化规律,为家长和学校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如增加户外活动、调整用眼时长)。

5. 强化视力保护意识:以检查为契机,让学生和家长重视用眼健康,主动改善不良习惯,从源头降低近视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6. 筛查潜在眼部疾病:弱视、斜视或先天性眼病可能被误认为“近视”,需通过专业检查(如眼底照相、眼位检查)鉴别。早发现可降低治疗难度。

二、视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优先前往有专业验光资质的医院或眼科诊所,避免因设备不规范、人员资质不足导致误诊(例如无法准确区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
2. 检查前避免过度用眼:验光前至少1小时停止近距离用眼行为(如看书、使用手机等),防止睫状肌因持续紧张痉挛而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 重视散瞳验光的必要性:若孩子是首次发现视力异常,或短期内近视度数波动较大,建议通过散瞳验光排除调节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这一点对12岁以下儿童尤为重要。

三、发现视力异常后的应对措施

1. 明确真性与假性近视,针对性处理
◦ 假性近视:可通过减少近距离用眼强度、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坚持雾视训练等方式实现视力逆转。

◦ 真性近视:需按照医生建议配镜矫正(如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同时采取措施延缓度数进一步增长。

2. 矫正与行为干预双管齐下
◦ 坚持“20-20-20”护眼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 保持正确用眼习惯:读写距离不低于33厘米,避免躺卧、乘车等晃动环境中用眼。

◦ 增加户外日照时间: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帮助抑制眼轴过度增长。

3. 定期复查,动态跟踪防控效果

每3-6个月复查视力及眼轴长度,若发现年度近视度数增长超过50度,需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如更换离焦镜片、配合低浓度阿托品等)。

孩子的视力发展不可逆,新学期不仅是学业的开始,更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转发给更多家长,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睛"彩未来!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 0755-21012591